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尿道出血 > 相关知识 > 罕见病例原发性女性尿道憩室癌

罕见病例原发性女性尿道憩室癌



起源于尿道憩室的恶性肿瘤罕见。我们回顾性分析自年我院建院以来收治的1例原发性女性尿道憩室癌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I岁。因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白色液体1个月于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白色液体,无发热、寒战,无血尿、乳糜尿,无尿痛,无腰腹部疼痛不适。查体:阴道触诊发现阴道前壁囊性肿块,挤压肿块可见尿道外口白色液体流出。

尿常规:白细胞(+),潜血(+)。MRI:尿道中段区可见一直径约2.0cm的不规则肿块影;横断面T2WI上呈偏低信号表现,凸入尿道黏膜及黏膜下层;矢状面显示肿块包绕尿道,阴道外形规整,前缘未见肿瘤侵犯;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经阴道B超检查:尿道中部可见增厚,范围约1.1cm,内部可探及散在液性暗区。IVU检查:上尿路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尿道肿物。

全麻下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直视下缓慢进镜,于尿道中段偏右可见一乳头状肿物,检查膀胱未见异常,缓慢撤镜至尿道,见尿道中段7点至9点处一小室,室内遍布乳头状肿物。更换电切镜,贴室壁谨慎切除肿物.可见憩室向尿道背侧延伸,大小约2.5cm。病理回报:尿路上皮乳头状癌,高级别,侵犯固有膜,局部鳞状上皮化生,pT1期。术后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6次,患者拒绝膀胱灌注治疗.规律复查。

术后11个月B超检查:尿道中部前壁见1.6cm中低回声反射,伴内部1.0cm液性暗区;CT检查:尿道区低密度病灶。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查体:阴道触诊未触及肿块,尿道外口见黄白色分泌物。诊断尿道憩室癌复发。全麻下行膀胱镜检查,见后尿道1l点至1点方向一直径为2.0cm的憩室,憩室内可见棕黄色组织,电切镜切除肿物。病理回报:尿路上皮乳头状癌,高级别,局部腺癌样分化,侵犯固有膜,pT1期。患者及家属拒绝行根治性手术。随访18个月,尿道外口无分泌物流出,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尿道憩室癌最主要的症状是尿道出血,其他常见症状为局部刺激和疼痛。尿道憩室肿物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仅凭CT、MRI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前难以确诊,需要借助膀胱尿道镜检查来做出诊断。如果怀疑存在尿道憩室或尿道憩室肿物,可选择行MRI、CT等检查,女性患者可选择经阴道B超。CT、MRI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膀胱尿道镜有助于获得病理学诊断和确定肿瘤位置。

本例以“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白色黏稠液体”为线索,行MRI、CT、经阴道B超检查,难以完全确诊,故在全麻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内存在憩室,且憩室内可见肿物,电切镜下将肿物切除。

憩室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约占56%,尿路上皮癌和鳞癌各占29%和15%。腺癌占据优势这一现象支持女性尿道憩室是后天形成和起源于尿道周围腺体的理论。Shalev等回顾了97例尿道憩室癌患者资料,发现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为腺癌.这也支持尿道憩室起源于腺体的理论。本例患者两次病理均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但第二次病理中可见局部腺癌样分化。

憩室癌比较罕见,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局部切除;②根治性膀胱尿道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阴道前壁切除;③放疗:④化疗:⑤前4种治疗方法的组合。局部切除比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更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单纯性局部切除患者中73%由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治疗失败,单纯放疗的无疾病生存率约为33%。

本例行膀胱镜下憩室肿物切除术,术后配合GC方案全身化疗,术后11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膀胱镜下憩室肿物切除术。术后未予辅助治疗,随访18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尿道外口无分泌物流出。









































海口美食攻略
海口美食攻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pqypj.com/jbzs/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