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尿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许叔微小便出血证第四十二
许叔微小便出血证第四十二
小便出血证第四十二
张金吾藏书志宋白沙许叔微知可述。先列病证,后论治法,剖析颇精。是书诸家书目俱未著录,伏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云:叔微书,属辞简雅,不谐于俗,故明以来,不甚传布。是则因传本稀少,故藏书家俱未之见欤?陈振孙曰:叔微有伤寒治法八十一篇,未知即此书否。
小便出血证第四十二
里人有病中脘吐,心下烦闷,多昏睡,倦卧,手足冷,盖少阴证也。十余日不差,忽尔通身大热,小便出血。予曰:阴虚者,阳必凑之,今脉细弱,而脐下不痛,未可下桃仁承气,且以芍药地黄汤,三投而愈。
编者按:芍药地黄汤即《外台秘要》犀角地黄汤,热盛动血之剂,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上述医案是伤寒变证,已由少阴转归阳明,《小品方》云:温病中、后期,或伤寒应汗而不发汗,化热入阳明,往往出现上述动血之症。
相关阅读:
芍药地黄汤《小品方》:
原文: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药三分《千金》作三两地黄半斤犀角屑一两丹皮一两《千金》作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千金》加黄芩三两、大黄二两)。其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
疏义:芍药地黄汤,即犀角地黄汤。这是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名方。孙思邈氏从《小品方》收录于《千金方》中,并更易方名,致使后人误认为此方源自《千金》。
温病中、后期,或伤寒应汗而不发汗,化热入阳明,往往出现上述动血之症。
此病治疗原则,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有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本方组方用意,正如吴鞠通《温热条辨》中所阐述:“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芍药去恶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四味之中,养阴、清热、凉血、散瘀,各尽其职。相互配合,而无留弊之虑。
所云有热如狂者,是瘀热于里,血结下焦,热扰神明所致。恐加一味黄芩不能取效,故《千金》又加大黄二两,并改黄芩为三两。清、下并举,效果益佳。
此方除用于热病蓄血、动血,还用于内伤杂病中,脏腑热盛出现血症者。
如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分别治疗由热盛血瘀引起的吐、衄、便、尿血,及皮肤出血诸症,无不如响斯应。兹录曾月根热病发斑治验一例,以见本方临床效果:
“张少卿,年岁。感染温毒时行而发。面红唇赤,一身手足壮热,血毒外溃,神烦而躁,发出红斑。六脉洪大,右甚于左,舌鲜红,阳明血热无疑。血为阴,气为阳,阳盛则烁血,血热则发斑矣。治以凉血解毒以泄络热。故以生地、犀角之大寒为君,佐以芍药、丹皮之微寒。火熄,则斑黄阳毒皆净尽矣。
处方:鲜生地一两、犀角尖二钱、赤芍药六钱、丹皮二钱五分,一服热清斑透,继用清养法调理而愈。”
-END-有用就扩散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许叔微医学全书》
作者:许叔微,编辑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